攒钱,是中国人过日子的特点,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从古延续至今。但日前人民银行发布的《2019年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简要报告》显示,当前消费者对消费和储蓄的态度时,民众不攒钱的端倪已初见一二。
攒钱,是中国人过日子的特点,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从古延续至今。但日前人民银行发布的《2019年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简要报告》显示,当前消费者对消费和储蓄的态度时,民众不攒钱的端倪已初见一二。
报告显示,虽然大部分人(约79.3%)对于及时行乐不攒钱的想法持不认同态度,但与2017年相比,消费者对延迟消费的偏好略有下降,整体上选择“不太同意”或“完全不同意”的比例降低了0.37个百分点。
把自己的部分财务存储起来,如果未来有需要的时候以备不时之需,这种为未来的打算被称为延迟消费。今年中国的延迟消费下降,是否证明大众已经不爱存钱了?非也非也,中国储蓄率在世界上依然一骑绝尘般领先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数据显示,2017年中国储蓄率为47%,而同期的世界平均储蓄率仅为26.5%。
美国前财政部长在今年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学术峰会上提醒,中国应关注过多的财富积累或者储蓄的问题。
关于储蓄率下降的原因,一是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不同于中老年消费群体,消费信贷的发展,也让消费者拥有更多超前消费渠道。二是社会保障功能不断加强,减轻了居民储蓄养老防病的心理。三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最低工资标准提高,减税降费政策发酵,提高了社会整体消费能力。四是消费环境不断改善优化,挖掘了居民的潜在消费能力。
只有消费才能拉动经济增长,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。60年前有两位老太太,手里都有200元钱,一个老太太买了一套城里房子,而另一个老太太则存入银行。到今天,买房子的老太太不知赚了多少,把钱存起来的老太太现在为止仅得到了一点点利息而已。存钱虽好,让钱滚动起来,才能钱生钱。